中国古代星座叫法_中国古代星座雅称
1.中国传统十二星座对照表
2.中国古代12星座按什么算
3.中国古代十二星座是什么?
4.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是怎样命名星座,星宿
5.中国古代民间传的星座
6.北斗七星的古称
7.中国古代的北斗七星各叫什么名字?
8.我国古代是怎样称呼各星星的?
中国古代十二星座对照为:星纪摩羯座、玄枵水瓶座、娵訾双鱼座、降娄白羊座、大梁金牛座、实沉双子座、鹑首巨蟹座、鹑火狮子座、鹑尾处女座、寿星天秤座、大火天蝎座、析木射手座。
1、星纪摩羯座
“星纪”作为十二星次的出发点,有根基的含义。信念坚强而勤奋,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懈。这个星座的人生性温柔,但是若发起脾气来也是势不可挡的,温柔只是他们的保护色。
2、玄枵水瓶座
玄枵有的含义。生于“玄枵”的你好奇心旺盛,性格开朗、乐观,兴趣广泛,但同时有缺乏耐性、善变的缺点,而且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不会太持久。善于表达感情,是你的有力“武器”。
3、娵訾双鱼座
生于“娵訾”的你是一个个性很强、强调自我的人,外表冷漠,内心却十分热情。而且具持久力,一旦决定了某件事,便会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到底,故此经常成为团体的***物。不过你的坚强可能会使你有些自闭倾向,因此应多与周围的人交流。
4、降娄白羊座
“降娄”代表植物的茎,像茎向植物无私地输送养分一般。生于“降娄”的你是一个为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性格直率,乐于助人,能够与身边的人融洽地相处。对遇到困难的人鼎力相助,但是过于听从别人的想法二容易失去自我主见。
5、大梁金牛座
“大梁”象征植物过冬前积蓄能量,有结实的意思。所以大梁宫的人多会早熟,人生经验也会比较丰富,头脑灵活,对于知识或技能都能很快掌握。而且有先见之明,对自己的未来有长远的,但也会比较现实及精于算计、不善交际、隐秘。
6、实沉双子座
“实沈”代表伸缩自如的柔软性,象征着植物的枝条。有韧力、善于随机应变。能够抓住机会帮助自己成长。但有时会缺乏踏实的努力,天赋也需要真正的磨练才能转化为才能。
7、鹑首巨蟹座
“鹑首”象征宁静、沉稳温和的性格特点,总给人很有内涵而且略有神秘感的印象。他们外表冷漠,内心充满理想的热情并为之踏实努力。外冷内热,有包容力和涵养,但有时对于某件事也会过于计较。
8、鹑火狮子座
“鹑火”代表不死鸟的心脏,具有燃烧的生命力。精力充沛、热情四溢,毫不做作。喜欢另辟新径,是典型的忽冷忽热的性格,很容易喜欢上一个人,但对爱情专一。有着烈火般的性格,性情率真,无论跌倒还是前进,都心怀希望。
9、鹑尾处女座
“鹑尾”代表坚实的生长在大地中的根。性格会如同土地中的根一样,坚强而深不可测。外表冷峻,内心温柔,想象力丰富,但有时也会有些天马行空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10、寿星天秤座
“寿星”星座的人有着福寿双全的命格,他们表面上性子慵懒,但是一旦有了可以追逐的目标,就会充满热情的开始向着目标前进。但是这种热情,往往难以持久,他们往往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喜欢团体活动。
11、大火天蝎座
“大火”代表早晨温暖的阳光,给人的感觉十分温暖,爱家顾家但是喜欢安宁恬静的独处时光,因此深得大家喜爱,性格温顺有点优柔寡断。
12、析木射手座
析木,配十二辰为寅,配二十八宿为尾、箕二宿。配二十八宿为尾、箕二宿。古称析木之津,按《尔雅》,其标志星为箕、斗间的,明末后译西方的黄道十二宫中的人马宫为析木宫。司马迁以箕、尾、房、心诸宿,对应天干的甲乙,地支的寅月和正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十二星座对照表
古代中国以星官来划分天空。最早记载星官的著作是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其中录有91个星官共五百多颗恒星。到隋朝的《步天歌》中已记载星官283个,它们分别属于三垣或二十八宿之一。三垣是指环绕北极天空所分成的三个区域,分别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而在环黄道和天球赤道近旁一周分为四象,四象中又将每象细分成七个区域,合称二十八宿。中国古代以太阴历纪年,由于月亮围绕地球自转一周约为每月廿八日,因此每天经过一区的称为“宿”或“舍”。到了明朝末期,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徐光启所编的《崇祯历书》参考欧洲天文学的数据增补了近南极星区的星官23个。
对星空划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宿的先后顺序存在着不同意见。民国时期的天文学家高鲁在其所著的《星象统笺》里认为三垣出现最早,然后是四象,二十八宿出现最晚。曾任北京天文馆第一任馆长的天文学家陈遵妫则在其著作中认为四象出现较早,而后分为二十八宿,而三垣则最后,并指出三垣之名在隋朝《丹元子步天歌》才出现,三垣二十八宿的形制也是在此形成并沿用。
三垣(san yuán)包括上垣之太微垣、中垣之紫微垣及下垣之天市垣。作为星官,紫微垣和天市垣的名称先在《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出现,太微垣的名称晚到唐初的《玄象诗》中才见到。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甘德、石申、巫咸)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在《史记·天官书》中也可见到和这三垣相当的星官,但其名称和星数则有所不同。可见三垣的形成曾有过一段演变和调整过程。在《步天歌》中,三垣成为三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以三垣的名称为名称。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又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龟蛇)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氐、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宿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嗪,翼为羽翮。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
最普遍的是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12星座按什么算
中国式星座指的就是按阴历出生月份来划分的一个星座,分别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其中12月7日到1月5日是星纪、1月6日到2月3日是玄枵、2月4日到3月5日是娵訾、3月6日到4月4日是降娄、4月5日到5月5日是大梁、5月6日到6月5日是实沉、6月6日到7月6日是鹑首、7月7日到8月7日是鹑火、8月8日到9月7日是鹑尾、9月8日到10月7日是寿星、10月8日到11月8日是大火、11月9日到12月6日是析木。
星次象征
星纪:根基
玄枵:
娵訾:植物的核
降娄:植物的茎
大梁:结实
实沈:植物的枝条
鹑首:宁静
鹑火:不死鸟的心脏
鹑尾:生长在大地中的根
寿星:拥有福寿
大火:早晨温暖的阳光
析木:拦截天河的木栅
中国古代十二星座是什么?
中国古代不讲星座的,那是西方的叫法。
中国讲究的是二十八星宿:青龙七宿: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朱雀七宿: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白虎七宿: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玄武七宿: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是怎样命名星座,星宿
中国古代十二星座:
1、星纪座
大约阴历12月7-1月5号,属于是信念坚强,勤奋的人,让感觉忠实,努力向自己目标前进,非常容易得到他人的依赖。
2、玄枵座
阴历1月6号-2月3,好奇心旺盛,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走到哪里都爱欢迎,但缺乏耐性,对一件事物的热情不会持久。
3、JU ZI座
阴历2月4-3月5,个性很强,强调自我,外表冷漠,内心热情,而且有持久力,一旦做某件事,就一直坚持下去,适合当领导。谈恋爱时很忠贞。
4、降娄座
阴历3月6- 4月4,喜欢为他人无私奉献,而且性格直爽,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朋友,都能融洽相处。
5、大梁座
阴历,4月5-5月5,此性格的人都比较早熟,人生经验丰富,头脑灵活,很有鲜见之明,但也比较现实,遇到心上人的机会比别人多一倍。异性吸引力很大。
6、实沈
阴历5月6-6月5,性格有韧力,善于随机应变,能开拓自己的人生,但缺乏踏实的努力。
7、鹑守
阴历6月6-7月6,沉稳温和,很有内涵,总让人感觉略为神秘,外表冷漠的你会为了理想踏实的努力,能够长久爱护一个人,南宋著名爱国人士文天祥就是这个星座。
8、鹑火
阴历7月7-8月8,生得朋友的爱戴,恋爱方面忽冷忽热,但感情还算专一。需要找同一爱情观的异性。
9、鹑尾
阴历8月9-9月7,性格如土地中的根一样坚强而深不可测,富有同情心,有想象力,对恋爱的期待值很高。喜欢浪漫的爱情。
10、寿星
阴历9月8-10月7,一旦有了目标,就会马上充满目标的施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喜欢团体活动,感情经历丰富。
11、大火
阴历10月8-11月8,注重家庭爱护家人,但性格当中有些优柔寡断,恋爱方面很有韧性,希望得到对方认可。
12、析木
阴历11月9-12月5,喜欢优秀的异性,但不喜欢被束缚,喜欢与恋爱保持一定的距离。勤奋上进的性格会使此类人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民间传的星座
首先,中国古代的“星座”叫星官。他们的命名多是用到了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如:少辅、羽林军、牛郎、老人、小孩、天津、天井、天屏、天厕、南河、北河……星宿一般只是指28宿的主官,即我们通常说到得那28个星官星斗,没听说过,等待高人解答!
北斗七星的古称
十二辰
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法,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与二十八宿星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见十二次)。当星宿南中天的时候,这时十二辰与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也正好一一对应。十二辰的一种应用就是岁星纪年。关于十二辰的最初含义,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十二次
中国古代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把黄赤道带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为十二次。十二次的名称依次是:星纪、玄枵、(女取)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春秋战国时代的《左传》、《国语》等书中就已有这些名称的记载,它们被用来记述岁星(木星)的位置。 古代把木星的恒星周期
定为十二年,所以一般认为,十二次的创立是起源于对木星的观测。它的时代大约在春秋时期或更早。但《国语》中记伶州鸠(周景王时的占星家)的话说:“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近年关于哈雷彗星轨道的研究,认为武王伐纣应为公元前1057年。当时岁星确实正在鹑火之次,所以伶州鸠的这个说法,应是周初时的实际观测。如果这个结论可靠的话,那么,十二次的创立时代也有可能推至殷末周初。
中国科学史家钱宝琮认为,十二次的划分原是基于二十八宿的四宫(即四象),每宫各分三次。由于四宫所跨的赤经广度并不均匀,所以十二次的赤经广度也参差不齐。不过后来就发展成按赤道度数等分的制度。《汉书·律历志》中载有十二次起迄度数,它们是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以十二节气为各次的起点,十二中气为各次的中点。以后一直沿用这种分划原则。不过因岁差的影响,起迄度数是逐渐变化的。明末以后用十二次名称来翻译黄道十二宫,如译摩羯宫为星纪宫等。但各宫的起点改为与十二中气相对应,并按黄道经度等分各宫。如星纪宫的起点对应冬至点,等等。
十二次、十二辰和二十八宿对应表
十二次 星纪 玄枵 (女取)訾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二十八宿 斗牛 女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十二辰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客星 guest star
中国古代对天空中新出现的星的统称。明代《观象玩占》中说:“客星,非常之星。其出也,无恒时;其居也,无定所。忽见忽没,或行或止,不可推算,寓于星辰之间如客,故谓之客星。”古代记载中的客星,主要是彗星、新星和超新星以及其他天象。古代占星书中又把客星分作五类,如《黄帝占》中称:“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凡五星皆客星也。”区分五种客星的标准是:“客星出,大而色黄,煌煌然”,称作周伯星;“客星出,明大,色白,淳淳然”,称作老子星;“客星出,状如粉絮,拂拂然”,称作王蓬絮星;“客星出而大,其色黄白,望之上有芒角”,称作国皇星;“客星出,色白而大,状如风动摇”,称作温星。此外,在古代占星术中,还把客星分成两大类:一类称为瑞星,它的出现预兆吉祥。如北宋时代,公元1006年,在氐宿南骑官中出现一颗超新星,定名为周伯星,就属于瑞星之列。另一类称作妖星,它的出现预兆凶祸,如兵、乱、水、旱、饥馑等等。瑞星有许多种,如周伯、含誉、格泽等等。妖星也有几十种,其中常见的有彗、孛等。带尾巴的星称为彗;芒气四出的则称为孛。这些妖星和瑞星也包括一部分极光、流星等其他天象。
占星术 astrology
根据天象来预卜人间事务的一种方术,又称占星学或星占学、星占术。占星术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中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世界上一些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如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中国,以及到近代还处于原始社会的一些民族和部落中,占星术都很盛行。这是由于当时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产力都很低,对自然现象中的一些规律没有掌握,于是从一些表面现象出发,把人们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占星术就是利用一些天象,如日食、月食、新星、彗星、流星的出现,以及日、月、五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在星空背景上的位置及其变化等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
早期的占星术多是利用星象观察来占卜较为重大的,如战争的胜负,国家(或民族)的兴亡,以及国王或重要大臣的命运等。例如中国古代《左传》中记载的周武王伐纣灭殷的天象预兆,亚述晚期和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七至六世纪)的一些类似记载。后来,占星术的内容逐渐扩展,包括占卜个人命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随着日、月、五星运行规律的逐渐被揭示,占星术也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体系和复杂的推算方法,愈加显示其神秘性。如中国的□盘布算和西方“星占图”(Horoscope)的推算,等等。在现代,甚至有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推算的。
西方的占星术主要是根据个人诞生时的星象,诸如日、月、五星在黄道十二宫中的位置,推算出“星占图”以占卜个人一生的命运。中国则是以二十八宿(见三垣二十八宿)或十二次和分野为主要依据,观察天空中所发生的天象及其所在的区域,以占卜该区域所对应的地面上的州、国将发生的;占卜帝王及其家族的命运。在西方,一般占星术士在政治生活中并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古代占星术却完全属于官府,是所设天文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防止“泄漏天机”,有的朝代还下令禁止民间私习天文,甚至命令天文官员不得和一般人交往。
占星术是依据天象进行占卜的,这就推动了人们去观测天象。由此,人们记录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例如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载,虽然当时是出于占卜的动机,但是它所提供的关于彗星、流星、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等等记录,至今仍是天文工作者感兴趣的宝贵资料。同时,古代人对于日、月、五星等运行规律的认识,也是与占星家的观察和推算分不开的。古代的天文学家,绝大多数是占星家。早期的天文著作,大多带有占星术的因素。
对于中国秦汉以前占星术的源流,《史记·天官书》记载说:“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
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目末);赵,尹皋;魏,石申。”但是,这些古代天文学家的占星著述都已失传,后世虽有《甘石星经》等流传,但已是唐宋人著作,并非战国时代的原著。中国现存的古代占星书主要的有唐代李淳风所著《乙巳占》、瞿昙悉达所撰《占经》、北宋王安礼重修的《灵台秘苑》以及明代的《观象玩占》等。
分野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占星术盛行,占星家们创“上天变异,州国受殃”的说法,以天空中出现的星象变化来占卜各个地方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为此目的,将地上的州、国与星空的区域互相匹配对应,称为分野。《周礼》中所记“保章氏”:“以星土辨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就是按照分野来预卜各地吉凶。天区有十二次和二十八宿(或二十八舍)等不同的划分法,所以分野也有不同的对应方式。除此以外,州、国又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所以不同时代的分野也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的北斗七星各叫什么名字?
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我国古称天罡北斗:分别为:天玑、天璇、天枢、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前四颗星叫“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星叫“斗杓”“斗柄”。这七颗星就是大熊座α、β、γ、δ、ε、ζ、η,除天权δ是三等星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连接天璇β和天枢α两星的线延长约5倍处,可寻找到北极星。故β星和α星又名“指极星”。从柄到勺依次为::天机、天璇、天枢、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关于它们的名称,还有一种说法是:破军、武曲、廉贞、文曲、禄存、巨门、贪狼。
我国古代是怎样称呼各星星的?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
星,一颗是3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认星歌有:“认星先
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
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α、β、γ、δ、ε、ζ、η,我国古代分别把它
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
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
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
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
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
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
是一颗三等星。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叫“辅”,它一向以美丽、清
晰的外貌引起人们的注意。据说,古代阿拉伯人征兵时,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
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其中五颗星以大致相同的
速度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天枢”和“摇光”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
因此,在漫长的宇宙变迁中,北斗星的形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10万年后,我们就看不到这种柄杓形状
了。
古迦勒底人创造了星区划分法,这就是星座。我国古代也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人们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有约38个星官。《史记·天官书》中记载91个。《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说:“经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 张衡所著《灵宪》中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两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春秋战国时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体系。到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综甘、石、巫三家星官,编撰成283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并绘制成星图(该星表、星图早已散佚),晋、隋、唐继承并加以发展,我国的星区划分体系趋于成熟,此后历代沿用达千年之久,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来源: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整个紫微垣据宋皇祐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关于三垣的创始年代,尚无肯定的结论,从典籍来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为星官,首见于辑录石申所著《石氏星经》的《占经》一书中,而太微垣的名称始见于唐初的《天象诗》。但是,在《史记·天官书》中已载有和三垣相当的星官名称。天市垣东、西两藩的星均用战国时代的国名命名,亦是三垣创始年代的一个佐证。
二十八宿来源: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在实践中,古人醒悟到,季节的变化和太阳所处的位置有关,星象在四季中出没早晚的变化,反映着太阳在天空上的运动,但直接测定太阳的位置又难于办到,于是古人想出了间接办法,即由月球所处的星象位置去推算太阳所处的位置。月球围绕地球运转一周是27日多(恒星月),恰好一天经过一宿。可见,二十八宿的创设是古代天文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论道:“现在无疑已经证实,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虽然在逻辑性和实用性方面决不逊于埃及、希腊以及较晚的欧洲天文学,然而它却是以大不相同的思想体系为基础的。”他又说:“二十八宿的界限一经划定,不论星群离开赤道的远近如何,中国人都能够知道它们的准确位置。甚至当星群在地平线以下时,只要观测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正在头顶的拱极星,就可知道了。”
二十八宿创设之后,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它的作用亦不断扩大,它不仅在观象授时,制订历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天体测量学形成之前,在推算、测定太阳、月亮、五大行星以及流星、慧星、新星乃至满天星辰的位置等,无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推算方法是,古人在每一宿中选取一颗星作为定标星,古人称它做“距星”。某一宿的距星与下邻宿距星的赤经差,称做某一宿的赤道距度(简称距度),中国古代表述天体位置的两个量叫去极度和八宿度。“去极度”是指被测星辰与北天极的角距离;“八宿度”是指该天体与它西侧相邻一宿距星的赤经差,这个度量体系就是中国天文学家们建立的赤道坐标系统。
由上述可知,选取距星、测量距度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历代天文学家无不注重实测。需要指出,由于岁差的原因,各宿的距度有缓慢的变化,尽管在岁差未被发现之前,天文学家们不知道距度发生变化的这一重要原因,但历代所测数据却为现代研究岁差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四象来源:
古人将全天二十八星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个星宿,并根据各部分中的七个星宿组成的形状,用四种与之相象的动物命名这四个部分,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龟,故称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越出深秋初冬,称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寒冬早春出现在天空中的朱雀,故称南官朱雀。
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统称为“四象”。
对于四象,中国的不少典籍多有叙述,如《考工记》、《御龙子》、张衡《灵宪》、孔颖达《尚书疏》等,其中以《灵宪》中的叙述最生动,张衡写道:“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在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中国典籍中有的称“四象”为“四维”,如《史记·天官书》、《石氏星经》、魏人张揖的《博雅》、元成的《尚书通考》等,这些记述又互有不同,按《石氏星经》所载,不是四象,而是分为若干小象,且西方、北方都没有完整的形象,书中写道:“奎为白虎,娄、胃、昂、虎三子也。毕象虎,觜、参家璘。”又曰: “牛蛇象,女龟象。”《史记·天官书》的记载与《灵宪》所载基本相同,即:苍龙、朱雀、白虎、玄武分别代表着四季星象。中国天文学家高鲁以《史记·天官书》为依据,设计了二十八宿与四象的关系图,堪为精彩。
就现代国际通用的88星象而言,东方苍龙大约是占室女、长蛇、半人马、牧夫、天秤、天蝎、豺狼、蛇夫等座。北方玄武大约占人马、摩揭、宝瓶、飞马、天鹅、仙女、双角、鲸鱼等座。西方白虎大约占仙后、白羊、黄仙、金牛、波江、猎户、天兔等腐。南方朱雀大约占双子、御夫、巨蟹、大犬、南船、狮子、长蛇等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